新闻中心

2022-03-11 恩源助理 496

两会声音: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和追溯建设滞后,加大发展农业品牌


导读

       农业强不强,关键看品牌。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开展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品牌为纲,纲举目张。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今天,大力推进品牌强农是时代的选择。
       正在北京举行的“两会”上,有哪些关于农业品牌的元素?又有哪些观点、提案、议案值得关注?

沈仁芳:提高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能力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致公党江苏省副主委沈仁芳深度剖析了农产品品牌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沈仁芳代表认为农产品品牌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假冒伪劣地域性地理标志农产品情况严重,二是大企业和资本投资对农产品区域性品牌建设兴趣不足,三是信息不通畅的老问题依旧未解决,四是农产品质量差异较大,五是进口农产品品种对本地品牌产生较大冲击。

       针对如何提高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能力,沈仁芳代表提出如下建设性意见:

       首先应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和加强市场监管。相关部门不能只关注“发牌”,更需担负起协调管理的职能,加强对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基地,以及相关大数据平台的建设、监管和维护。同时,加大对区域品牌的滥竽充数者的打击力度,建立一套完整的长效监管机制,防止假冒伪劣农产品在市场上流通和破坏市场运行秩序的行为。

       其次,应搭建农产品品牌利益价值共同体,建立多方利益共担共享机制。从政府到行业协会、大企业、投融资机构、农产品生产者形成一个共同创造品牌价值的共生平台,并逐步建立起信誉管理、风险管理、收益分成的规章制度,最终形成共同体内互惠共赢的发展模式。

       第三,完善特色农产品质量标准化认证体系,为实现农产品全产业链保险体系夯实基础。特色农产品应构建一套完善的特色农产品品牌认证标准体系,对农产品生产、品质检验与认证、主体准入与退出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标准界定,严格控制产品质量,降低农产品品牌建设风险,使保险机构能够有效评估农产品生产链的风险率。

       第四,加大财政对品牌建设和农业科研投入的扶持,保护和发展本地品种。激励地方政府加大对地方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同时制定农产品研发体系,为农产品提供科技支持并创新本地农产品品牌建设。

       第五,提高对本土农产品的深加工能力。提升本土农产品附加值,将初级产品加工成半成品或成品,还要结合本土特色,加工成特色产品。统一国内农产品标准,严格把控产品的外形、质量。对地理标志产品,要由当地农业部门会同企业或专家建立起严格的农产品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的标准化体系。

       最后,沈仁芳代表建议,最大程度的发挥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作用,扶持和规范农村电商平台发展。在区域性农产品品牌的多方共同体中,规范农村电商经营单位的经营范围和特定品牌的条件以及规定期限等管理规范。

谭建兰:从事农业的人很多成了“老赖” 应以“三品”为抓手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石柱县三红辣椒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谭建兰认为,我国农业发展长期呈波浪式,成功的案例不少,失败的案例也多,结果从事农业的人很多成了“老赖”。发展高质量农业,一个重要的抓手是把握住“三品”,即品种、品质、品牌。为此,她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建立良好的产业布局和体制机制。我们国家的农业,长期以来呈现波浪式的发展,贵起来“算你狠”“姜你军”,贱起来农民伤心流泪。究其根源,还是大家逢贵一起赶、逢贱一起懒,沉不下心来去研究品种、品质、品牌,搞好产加销,形不成长期发展的体系。2017年,石柱县发展了6万亩脆李,统一品种、统一肥料、统一技术服务,并通过“三变”改革,让农民成为股东,共同来维护和发展产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是大力推动“一县一品”。在现今大物流、大交通的背景下,“一村一品”“一镇一品”可能都不具备领先的、持久的竞争力。发展“一县一品”,才有足够的力量和能力去研究品种、品质、品牌。从石柱县红辣椒产业二十年的发展来看,推动“一县一业”,克服困难,控制风险,形成了主导产业和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是能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应用好政府宏观调控“这只手”,引导各地差异化高质量发展,避免一窝蜂地上、一窝蜂地下。

       三是大力支持长期从事农业的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农业投资时间长,风险大,利润低,“看天吃饭”特征突出,小农经营根本无力支撑。现阶段,家庭农场亏损的多,农业企业存活时间短,从事农业的人很多成了“老赖”。因此,未来的农业必定是规模化的种植养殖模式,选出好品种、做出好品质、打造好品牌、卖出好价钱,才能够增产增收,但这必然需要长时间的沉淀,需要政府给予持久的支持。 

王连增:深入推进科技、绿色、质量、品牌农业

       “要端牢自己的饭碗,更要吃出高品质的菜肴。”全国人大代表、华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连增发现,当前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安全间隔期休药期等标准不全或执行不统一,非法添加、滥用乱用现象仍有存在;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和追溯建设滞后。农产品追溯与项目申报、农业补贴、品牌评定等衔接不够紧密,追溯管理松散;三是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潜力有待提升,产学研融合和节本增效、安全绿色的技术转化空间巨大;四是农产品的区域品牌、全国品牌、大宗品牌和特色品牌,地理标志保护认定等政策和执行仍需进一步加强和提升,品牌质量管控和目录制度、动态管理仍需强化。

针对这些问题,王连增代表也给出了建议:

       一是绿色农业,节水解肥节药,加快发展特色高效经济作物,推广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加大养殖粪便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加强农业标准宣传推广和使用指导,大力宣传农兽药、饲料添加剂使用规范,严格落实安全间隔期休药期规定,从源头上减少非法添加、滥用乱用现象。推进规模经营主体按标准规范生产,建立生产记录台账,实现过程管控和结果定期监督检查。

        二是质量农业,要提高农业园区、农业企业和农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品质品牌效益,以农业产业化龙头和育繁推一体化的种业企业和农业科技“小巨人”为重点,带动和培育创新性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创新组织。加快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推广应用,将农产品追溯与项目申报、品牌评定等挂钩,将绿色、品牌农产品优先纳入追溯管理。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档案和“黑名单”制度,将新型经营主体全部纳入监管名录。

       三是农业高质量发展,要紧紧围绕科技创新推广应用推进,激活多元化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主动参与和推进农业物联网、农产品质量安全共享,让农产品也有品牌、有标准、有过程监测。加强农业科技联盟紧密度,融合产学研,重点研发攻关节本增效、优质安全、绿色生态等技术。强化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重大问题联合攻关,强化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和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放活科技人员和科技成果,健全种业等领域科研人员以知识产权明晰为基础、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

       四是品牌农业建设,要明确品牌战略,对于优势特色农业种植、养殖和深加工,形成区域性的立体品牌战略,在培育产业规模和效益的同时,推进品牌的建设和推广。将品牌打造与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绿色、有机等产品认证紧密结合,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知名企业品牌、大宗农产品品牌和特色农产品品牌,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强化品牌质量管控,建立农业品牌目录制度,实行动态管理。
何学彬:加大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扶持力度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何学彬提出建议,呼吁加大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扶持力度,为促进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何学彬表示,整个四川盆地因为地形地貌和气候原因,农作物种质资源十分丰富,茶叶、中药材、藤椒、晚熟柑橘、竹笋等农产品种类繁多、特色鲜明。但是,四川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滞后,缺乏“叫好又叫座”的区域公共品牌,有产品无品牌、好产品卖不上好价钱的问题比较突出。
       为此,何学彬认为,加强西部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培育的资金支持和品牌推广的政策支持显得尤为迫切。此外,加大西部农产品标准化优质生产基地建设投入、加大西部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和生产加工扶持也十分重要。